[1]张辰, 马晓敏, 樊玉萍, 等.基于正交设计的煤泥压滤过程影响因素研究[J].洁净煤技术, 2023, 29(S2):654-660[2]熊树宝, 崔家画.李家壕选煤厂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脱水工业试验研究[J][J].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, 2023, (05):1-5[3]刘光永, 江科, 朱豪, 等.基于灰色理论的尾砂絮凝沉降底流浓度预测研究[J].采矿技术, 2024, 24(03):243-247[4]王海志, 刘道喜, 周冶.尾矿浓密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[J].中国矿业, 2023, 32(S1):199-203[5]贾润达, 胡慧明, 张树磊.基于宽度学习的浓密机底流浓度软测量[J].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, 2021, 42(09):1231-1237[6]那庆, 王勇.基于有效应力的深锥泥层高度与底流浓度数学关系[J].工程科学学报, 2022, 44(07):1126-1133[7]张明青, 刘炯天, 刘汉湖, 等.水质硬度对煤和蒙脱石颗粒分散行为的影响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 2009, 38(01):114-118[8]于大伟, 王杰, 刘伟雄, 等.煤泥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[J].自动化仪表, 2023, 44(09):49-54[9]任智国, 郝晋辉, 马广忠, 等.双柳煤矿选煤厂煤泥水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[J].选煤技术, 2023, 51(01):84-88[10]盖春燕.高泥化煤泥水特性与处理工艺研究[D].太原理工大学, 2006. |